“百分之九十五的击落概率”,这话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砸在F-22“猛禽”战斗机的光环上,听着实在有点刺耳。这可不是什么小报的胡言乱语,而是正儿八经刊登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上的分析,标题就很直接:《美国为何惧怕中国歼-20战斗机?》。
一直以来,F-22在很多人眼里几乎就是神话,是空中优势的绝对代名词。可这篇文章却毫不客气地把神话拉到地面,推演了一场它可能惨败的戏码。有意思的是,让F-22栽跟头的,竟然不是歼-20本身有多么逆天,而是它身边跟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弟”。
这场推演的核心,根本不是两架战斗机在空中狗斗,拼谁的隐身更好,谁的雷达更强。那套玩法,可能已经有点过时了。美媒设想的场景是,一架双座版的歼-20S,后面跟着两三架隐身无人战机,这才是真正的杀招。这些无人僚机就像是放出草丛的猎犬,而歼-20自己,则成了藏在远处的猎人。
整个猎杀过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第一步,无人机悄悄摸到F-22的附近。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可能比歼-20还小,F-22很难察觉。可它却能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通过数据链实时传给远在安全距离之外的歼-20S。F-22的雷达再厉害,探测距离也是有极限的,这么一来,它还没看见对手,自己就已经在人家的地图上被标记出来了。
接着就是最关键的一环。歼-20S会指挥其中一架无人机,故意卖个破绽,让F-22的雷达发现它。F-22的飞行员一看,这不就是歼-20嘛,肯定会发射AIM-120中距弹。要知道,F-22弹药带得不多,宝贵的中距弹打出去一枚就少一枚,而且为了引导导弹,自己的雷达还得持续开机,等于是在黑夜里点了个火把。更绝的是,这个“诱饵”无人机自己还能搞点电子干扰,让F-22头晕眼花,真假难辨。
就在F-22被耍得团团转的时候,真正的杀手出场了。歼-20S在几百公里外,连雷达都不用开,直接发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霹雳-15的射程超过200公里,远大于美军AIM-120的160公里。导弹飞出去后,由前出的无人僚机负责中继引导,直到命中目标。整个过程,歼-20S就像个幽灵,一枪未发,却已定乾坤。
当然,美媒也承认,这95%的胜率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体系作战。如果脱离了无人僚机,脱离了整个作战体系,让歼-20在远海和F-22单打独斗,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更让美军头疼的问题——“主场优势”。未来若有冲突,无论是东部还是南部方向,歼-20都是从本土戒备森严的硬化基地起飞,油弹补给效率极高。而美军的F-22呢?主要依靠日本、韩国的基地,这些地方,都在我们各种导弹的覆盖范围之内。就算退到关岛,也在东风-26的“快递”派送范围里。F-22从关岛飞过来,得空中加油,飞行员累得够呛,到了战场还剩多少油和精力,都是个问号。
更何况,歼-20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防空预警体系,地面、空中、海上的反隐身雷达织成一张大网,还有红旗-9系列防空导弹严阵以待。一旦美军的卫星通信被干扰,信息优势被削弱,F-22和F-35就算单机性能再好,也会变成瞎子和聋子。
所以,美媒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夸赞歼-20,不如说是在表达一种深层的焦虑。他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架飞机对另一架飞机的优势,而是一种全新的、体系化的作战模式,对一种旧的、平台中心化作战模式的降维打击。F-22不是输给了一架更好的飞机,而是可能输给了一个更先进的时代。这恐怕才是他们真正害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