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雨姐这名字,谁没听过啊?东北那嘎瘩出来的网红,个子高、嗓门大,拍视频特别有劲儿,看着就带感。她以前在抖音上火得不行,粉丝几千万,直播带货一晚上能卖几百万。
可后来出事了。她卖的东西被查出来宣传不实,就是说的和实际的对不上。比如她说是纯手工、土法制作,结果人家一查,是工厂批量生产的。这不叫骗人是
这事儿一曝光,抖音直接把她账号给封了。市监局也来了,罚了一笔钱。她交完罚款,人就消失了,整整一年没动静。
账号封禁分两种:一种是关几天就放出来,一种是直接永久拉黑。永久的那种,不光这个号不能用,连身份证都废了,以后别想再注册新号。等于网上“社会性死亡”。
但最近,她突然在微博发了条动态,虽然没说话,就发了个表情包,但大家都懂——这是试探性露头。还有个叫金玉满堂的博主,发了个和她一起拍的视频,明显是在给她铺路,暗示她要回来了。
这事儿一传开,网上炸了锅。本溪县网信办出来解释,说严格来说不算“封杀”,只是平台处罚。只要抖音哪天解封,她就能继续直播带货。
可网友们不买账。广东一个网友问得特别狠:“罚款是交了,那被骗的消费者赔了吗?”这话问到点子上了,罚平台钱和赔老百姓钱,根本不是一回事。
北京一个网友直接放话:“只要她敢出来,我就举报到底。”广西的网友也说:“盯死她,一上线就投诉。”江苏的网友更狠:“骗子就该彻底凉凉。”内蒙古的网友叹气:“现在连配料表都能造假,还没事?”
说实话,这几年这种事太多了。卖假蜂蜜的、假酸菜的、假腊肉的,哪个不是打着“农家自产”旗号割韭菜?可最后呢?大多就是罚点钱,换个马甲接着干。
食品安全不是小事。你卖衣服假一点,顶多是质量差。但你卖吃的都敢造假,那是拿人命开玩笑。可现实是,很多人违法成本太低,罚个几万十几万,转头换个账号,粉丝又回来了。
我们普通人买个菜都怕农药残留,结果网红嘴里说的“纯天然”,背后全是套路。最气的是,平台管得松,处罚轻,消费者维权难。最后受伤的还是老百姓。
你说她交了罚款就算完事了?那被骗的那些人怎么办?他们的时间、信任、健康,谁来赔?法律不该只盯着“有没有违法”,更得看“伤没伤人心”。
现在很多网红觉得,红了就能为所欲为,犯了错道个歉、交点钱,过阵子就能卷土重来。可社会不是这么运转的。信任一旦碎了,就很难拼回去。
我们不是反对人改过自新,但得看代价够不够大。如果每次犯错都只是“小惩大诫”,那谁还会怕?谁还会真反省?
更可怕的是,这种风气会传染。一个雨姐能回来,十个、百个类似的主播就会觉得:原来造假也没啥大不了,大不了歇一年,换个地儿接着演。
最后: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去小卖部买零食,我妈总说:“别买三无产品,吃了要出事的。”现在呢?三无产品没了,但“网红认证”的假货却多了。包装精美,故事感人,直播里哭得稀里哗啦,结果一查,全是剧本。我们不是不信人,而是被伤得太多次了。一个社会要是连吃的都信那还有什么能信?处罚不该只是走个过场,更得让作恶的人疼,让守规矩的人安心。我们不求完美,只希望下次买一瓶辣椒酱时,能真的相信标签上写的“纯手工”“无添加”。别让老实人吃亏,别让骗子笑到最后。这不该是奢望,而该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