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袁世凯的墓差点被平,毛主席却说:留着,这是个好东西!
发布日期:2025-08-10 18:43:32 点击次数:51

袁世凯的墓差点被平,毛主席却说:留着,这是个好东西!

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碰上袁世凯这种家伙的坟,不上去踩两脚都算客气了,更别提刨了。可偏偏就是这么一座充满争议的坟,却在最关键的时刻,被一位大人物给保了下来。

说起袁世凯这人,那可真是复杂得让人牙痒痒。他算是个能人,二十出头就在朝鲜那种地方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成了朝鲜的“太上皇”。后来回国,更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口,小站练兵,练出了一支让清廷又爱又怕的北洋新军。

这家伙的政治嗅觉灵敏得像猎犬,在戊戌变法那会儿,他背后的那一刀,直接让光绪皇帝的维新梦碎了一地。也正是这一刀,让他成了清廷眼里的红人,李鸿章一走,他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北洋大臣的位子,权倾朝野。

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大清国摇摇欲坠,又是他,不费一枪一弹,连哄带吓地让隆裕太后签了退位诏书。转过身,他就成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这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权术表演。

可权力这东西,真是个魔鬼。当上了大总统还不够,他居然一脚油门踩到底,要去当皇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蔡锷他们从云南起兵讨伐,全国上下骂声一片。他那场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最终在一片唾沫星子中狼狈收场,自己也窝窝囊囊地病死了,才57岁。

人死了,事儿还没完。袁世凯临死前交代,要把自己葬在老家河南安阳的洹上村。他那些北洋旧部和儿子们倒也孝顺,真就给他办了。

为了修这座墓,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砸进去多少钱?说出来吓你一跳,一百五十万块大洋!那会儿的一块大洋,购买力可不低。粗略算算,搁现在,那得是好几个亿的工程款了。

有钱就是任性,这墓园占地二百多亩,俗称“袁林”。他大儿子袁克定亲自操刀,据说还请了德国设计师,搞了个不中不洋的风格。既有明清皇陵的神道、牌楼、石像生,又有西式建筑的影子,看着就透着一股子那个时代的怪异劲儿。

时间一晃到了1952年。这年11月,毛主席的专列路过河南安阳。他老人家本来是想南下歇歇脚,没成想,火车快到安阳时,他忽然心血来潮,对身边人说:“下去转转,去看看那个袁世凯的墓。”

这可是个临时起意的决定,地方上虽然有点措手不及,但还是很快安排好了。毛主席一行人轻车简从,直奔袁林。

进了袁林,沿着长长的神道往里走。两边立着文官武将、石马石虎,雕刻得倒是威风凛凛。毛主席指着那些一人多高的石像,饶有兴致地问陪同的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这些大家伙都是整块石头雕的,你们晓得是怎么运过来的?”

旁边安阳的干部曹幼民赶紧回答:“主席,听老人们说,是冬天在地上泼水,结成冰道,用滚木硬拖过来的。”

毛主席听了,伸手摸了摸冰冷的石狮子,感慨了一句:“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啊!”确实,这种“泼水成冰,旱地行船”的法子,老祖宗盖紫禁城的时候就用过,是刻在骨子里的工程智慧。

穿过神道,就是一座碑亭。亭子中央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是徐世昌亲笔题写的九个大字:“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毛主席背着手,围着那块大碑转了一圈,盯着那九个字看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心里在琢磨什么。

继续往里走,穿过祭祀用的飨堂,大家找了个地方歇脚。随行人员赶紧把带来的热水、香蕉、苹果拿了出来,想请主席先用。

毛主席一看,乐了,摆摆手说:“都坐下嘛,别光让我一个人吃。潘复生同志,你是省委书记,你来分嘛,搞一次‘土改’,见者有份!”

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给逗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可大家还是拘谨,没人好意思先动手。毛主席又说:“这样不好,胜利果实,大家都应享受嘛,都吃,都吃。”说着,自己动手把水果分给大家,众人这才吃了起来。

吃着东西,聊着天,话题自然就回到了袁世凯身上。有人越说越气,觉得袁世凯这种窃国大盗,祸国殃民,死有余辜,留着他的坟简直是浪费土地,玷污风景。于是就有人提议:“主席,这坟干脆平了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等着毛主席表态。在那个年代,一声令下,别说一个袁林,就是十个袁林也能给你铲平了。

谁知毛主席呷了口茶,慢悠悠地摆了摆手,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话:“不要平嘛,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嘛。”

短短一句话,掷地有声。

在场的人当时可能还没完全咂摸出这话里的深意。这不仅仅是说要对袁世凯功过分开看,更是一种何等宏大的历史胸襟和政治自信。

历史是什么?历史不是一出非黑即白的脸谱戏,不是说谁坏就把他的一切都抹掉,踩在脚下。一个成熟的民族,一个自信的政权,敢于直面自己全部的历史,无论是光荣的,还是屈辱的、错误的。

袁世凯当然是个反面人物,他称帝的倒行逆施,差点让中国重回万劫不复的深渊。可把他这座墓留下来,就等于留下了一本活生生的、实体的历史教科书。

让后世子孙都来看看,这就是那个逆流而动的人的下场。让他用自己的墓,自己的失败,去警醒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告诉我们共和之路来之不易,任何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最终都只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正是因为毛主席这句“反面教材”的定调,袁林才得以在后来的各种运动风波中,奇迹般地保全了下来,成了今天我们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物证。

所以说,对待历史,最好的态度不是愤怒地砸烂它,而是冷静地正视它,从中学到点什么。把一个窃国大盗的坟,变成一本警示后人的书,这手笔,不得不说,实在是高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