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挑起了一场北伐大战,他们在湖南湖北一带击败了吴佩孚带领的北洋军队,接着又往东南方向推进,跟孙传芳的“五省联合军队”打了起来。
“五省军队联盟”其实就像是个大家伙凑在一起的军事小队,孙传芳是领头的。所以他真正能管的,就只有他自己的亲信部队。联盟里的其他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当国民革命军打来时,一些人见势不妙,立刻就转投了国民政府那边。比如说浙江第二师的师长周凤岐,他一投靠国民政府,就被封为了国民革命第二十六军的军长,然后立马调转枪口,去打孙传芳的军队了。
进了国民政府后,周凤岐老想着讨好蒋介石。蒋介石在上海搞那个反革命大行动时,周凤岐非常卖力,他派兵去上海打那些工人纠察队,害了不少人。但蒋介石有次被赶下台后,周凤岐就开始跟桂系那边暗送秋波,这让蒋介石特别生气。后来蒋介石又回了台上,立马逼周凤岐把军长的位子给让出来,连带着副军长斯烈也跟着周凤岐一块儿离开了部队。
1882年,斯烈在浙江诸暨呱呱坠地,他家里两辈人都是文化人。他四岁那会儿,爷爷这个老秀才就开始手把手教他认字写书。等到他长大点儿,又跟着堂叔学了点儿拳打脚踢的本事。
1900年的时候,斯烈去参加了他们那儿专门为小孩子设的考试。
1902年,斯烈在自个儿村里的学堂当先生,那时候国内大家都热心革命,斯烈想法挺前卫,结交了几位搞革命的朋友。
1904年的时候,斯烈放下了书本,转而学武,成功考进了浙江的军事学校。在那儿,他还结识了光复会的几位头头,像徐锡麟、秋瑾这些大人物。
1905年的时候,光复会和同盟会合并了,这样一来,斯烈也就成了同盟会的一份子。
1907年,斯烈完成浙江武备学堂的学业后,就去帮徐锡麟办的弁目学堂当起了副教官。到了7月,安庆那边起义没成功,徐锡麟和秋瑾他们就被清政府给处决了。好在斯烈在光复会里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这才没被扯进去。
1908年,斯烈在浙江的一个军事小学里教小朋友们军事课程。
1910年,斯烈跟着蒋尊簋去了广西工作,在广西陆军学堂当起了老师。那时候,桂系里的三个大人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正好在那儿当学生,所以他们一见到斯烈,就得恭敬地喊声“老师”。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开了头一炮,要推翻清朝统治。紧接着,广西的革命党人也起来反抗,成功解放广西后,他们打算北上给武昌帮忙,于是组织了一支学生军北伐,斯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一起北上。没过多久,队伍走到长沙时,南北方谈和停战了,学生军就回了广西,斯烈呢,也回了浙江老家。
1912年,民国一建立,斯烈就去浙江都督府做了个副官。
1913年9月份,斯烈被提拔成了陆军里的中校官衔。
1914年11月,斯烈得到了北洋政府颁发的四等“文虎奖章”。
1916年一开头,袁世凯想当皇帝,结果老百姓不买账。蔡锷、唐继尧、李烈钧他们就在云南拉起队伍,打起了“保卫国家”的仗。那时候,斯烈在浙江督军府做副官头头,他悄悄地和别的浙军头头一起反对袁世凯。到了8月份,袁世凯一命呜呼,吕公望就成了新的浙江督军。孙中山先生呢,他跑到杭州去办事,住在西湖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斯烈不放心,亲自带着兵去保护孙中山。等孙中山要走的时候,还特意送了把剑给斯烈留作纪念。
1917年年初,浙江的军事头头吕公望安排斯烈去日本继续学习,可没多久,吕公望就被夏超、张载阳这些浙江的军队大佬们逼得退了位。到了9月份,斯烈回到了浙江老家,他自掏腰包,拿出了三百大洋,给斯民小学校盖了宿舍楼。
段祺瑞,北洋皖系的老大,见吕公望辞职后,就派亲信杨善德带着军队冲进了杭州,用武力强行当上了浙江督军。到了10月,浙军里的蒋尊簋、周凤歧等将领,在宁波大声疾呼“浙江人自己管浙江”,不承认杨善德这个新来的督军,反而推选蒋尊簋做了浙军总司令,斯烈也加入了宁波的反抗行动。但无奈杨善德势力太大,反抗没多久就失败了,斯烈只好跟着蒋尊簋逃到日本。周凤歧一看形势不妙,立刻转头支持杨善德,因此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后来,斯烈在日本度过了四年时光,他还把老婆和弟弟都接到了日本。在日本的日子里,他结识了像郭沫若、郁达夫这样的朋友。
1921年的时候,斯烈回到了浙江,开始在经济单位上班。
1922年那会儿,斯烈和好友俞丹屏他们几个,在杭州合伙搞起了电灯厂、造纸厂,还开了轮船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实业大佬。到了11月,斯烈的老家遭了水灾,他就掏钱在斯民小学大门口修了一条大道。
1924年10月份,周凤岐成了浙江陆军第二师的师长,他请斯烈来部队帮忙。斯烈一开始摆摆手说,自己现在是个商人,不想再掺和军队的事儿了。不过,周凤岐再三劝说,斯烈最后还是答应做了团长。
1925年10月,孙传芳已经拿下了浙江,他打算把张作霖的奉军从江浙赶走。于是,他联合了东南一带的军阀一起攻打奉军。这时候,斯烈被任命为“五省联军”里的第五军副军长,同时还管着第二支队。
1926年1月份,斯烈成了浙江陆军第二师第六旅的头儿,带着队伍在九江安顿下来。北伐战一打响,郭沫若,这位跟斯烈挺熟的人,就跑到了九江,想劝斯烈动动脑筋,让周凤岐带着他的人马站到国民政府那边去。
没过多久,周凤岐带着队伍投靠了国民政府,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的军长,而斯烈则做了副军长,同时还管着第二师,带着兵去打浙东那边“五省联军”剩下的人。到了12月,在“汤溪战役”里,斯烈指挥军队打败了敌人,但他的两个堂弟,琥善和珀善,却不幸牺牲了,这让他非常伤心。
1927年3月份,斯烈带着自己的队伍,跟薛岳的部队一块儿开进了上海,跟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干了一仗。“直鲁联军”斗不过,就朝闸北那边跑了。斯烈和薛岳就乘胜追击,等把闸北给占领了,斯烈还当上了闸北的警备司令。到了4月11号,蒋介石在上海搞起了革命整编,到处抓共产党员,周凤岐也跟着蒋介石一起行动。不过呢,斯烈和他弟弟斯励却在背后悄悄帮了伍豪一把。
没过多久,蒋介石第一次辞职不干了。周凤岐心想,蒋介石这回怕是翻不了身了,于是就开始和桂系那边暗送秋波。后来蒋介石想去日本,找周凤岐借钱周转一下,结果周凤岐愣是一分钱没给,这让蒋介石特别恼火。到了8月份,南京国民政府让斯烈去当浙江省政府的委员,还兼管民政厅的事儿。
九月底,蒋介石又回到权力中心,他马上调兵遣将,把第二十六军给围了起来,硬是让周凤岐交出了军长的位子,斯烈呢,也被一同撤了职,之后他就转行去做生意了。
1928年,斯烈、蒋尊簋等人一块儿动手,建起了杭州到诸暨的汽车路。
1929年,斯烈和几位好友合伙,在杭州美丽的西湖边搞起了个改进蚕种的地方。
1934年4月份,因为有了国民党老前辈张群的引荐,蒋介石点头同意让斯烈来担任职务。到了5月,斯烈就跟着一个军事考察团队出国去欧洲参观学习了。
1935年8月份,斯烈成了北平政务委员会里的一个中将参议。没过多久,汉奸殷汝耕搞了个“冀东政务委员会”,还想请斯烈去当军务长,但斯烈死活不肯当那卖国贼。
1936年的时候,陈仪成了福建省的一把手,他挑中斯烈做了福建第五区的行政大管家,后来还提拔他当了省里的财政头头。到了5月份,斯烈跑到南京去开会,蒋介石还特意送了他几本书呢。
1938年,那会儿正是抗日战争的时候,陈仪不当福建省政府主席了,斯烈也一样被撤了职,回了老家。斯烈一回老家,就和朋友们一起掏钱建了所暨阳中学,他自己还亲自当上了董事长。
1939年刚开始的时候,斯烈成了浙江省临时参议会里的一名议员。
1940年底,也就是12月份,浙江省政府搬到了浙西的龙泉市,那时候斯烈被任命为浙江省管粮食的副局长。因为战乱,粮食特别紧张,斯烈就四处奔波找粮食,这活儿太累,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1943年7月,斯烈因为身体不好,不再担任粮食局副局长,转而做了省地方银行的常务董事和省议员这些工作。
1945年9月份,打完日本鬼子后,斯烈就回到杭州老家安家了。
1947年的时候,斯烈成了浙江省地方银行的掌门人。
1948年,也就是解放战争那会儿,陈仪和斯烈等人在杭州琢磨着起义,打算拉拢汤恩伯一起反水。可没想到,汤恩伯背叛了他们,把陈仪给告发了,陈仪因此被抓。斯烈虽然侥幸逃脱抓捕,但也被特务紧紧盯着,没法脱身。
1949年,斯烈成了省政府里管物资的那个委员会的头儿。
杭州城解放以后,斯烈靠着自己的人脉,协助解放军让杭州的经济稳了下来。他让银行都开门营业,还劝工商界的大佬们别离开杭州,继续在这里开工厂。斯烈对杭州市场的稳定可真是帮了大忙。
1950年新中国诞生后,斯烈在杭州市救济事业委员会里当上了副会长,并且还成为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953年4月份,斯烈在杭州离开了人世。
说明:这些历史信息是大家都能知道的,要是觉得相似,那只是碰巧而已。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