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生物识别支付时代来临 你的脸就是你的钱包
发布日期:2025-07-11 14:20:48 点击次数:128

刷掌支付来了!伸手就能买单,但你的掌纹真的安全吗?

——学姐深度测评腾讯微信“刷掌支付”

开篇:

兄弟们,这波腾讯又整新活了!继刷脸支付之后,“刷掌支付”正式登陆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伸手过闸机,连手机都不用掏,库克看了都得喊一句“这操作6啊”!但话说回来,生物识别支付从指纹、人脸卷到手掌,到底是真便捷还是隐私大冒险?今天学姐就带你们扒一扒,“空手出门”的时代到底稳不稳?

---

1. 技术原理:掌纹+静脉,双保险够硬核?

腾讯这次祭出的“刷掌支付”,可不是简单的指纹升级版。据官方说法,它同时扫描掌纹纹理+皮下静脉血管,号称能区分双胞胎(学姐OS:亲测过双胞胎解锁手机的痛懂的都懂)。

- 优势:比刷脸更卫生(无接触)、比指纹更难伪造(静脉在皮下)。

- 槽点:设备成本高,目前仅限特定闸机,普及速度怕是赶不上iPhone换Type-C……

学姐锐评:这波技术属实“安卓阵营大招”,但“刷掌”设备覆盖率才是硬伤,总不能为了坐地铁先换台新手机吧?

---

2. 实际体验:伸手就过闸,但便利性打几分?

学姐实地探访大兴机场线,流程如下:

1. 注册环节:地铁站内专用机器录掌纹+微信授权,全程约2分钟(比人脸录入慢一丢丢)。

2. 支付场景:掌心对准闸机圆环,识别成功秒开(实测光线强弱不影响,但手汗党建议擦干再刷)。

3. 应急优势:手机没电、忘带交通卡时真·救命功能,“这波社恐人士狂喜”!

痛点:目前仅支持单条地铁线,出了大兴机场线还得掏手机——“生态闭环未成,腾讯还得加把劲”。

---

3. 安全争议:生物信息泄露=终身裸奔?

生物支付最敏感的永远是隐私!专家提到的三大风险,学姐划重点:

- 信息泄露:掌纹静脉唯一且不可重置,一旦被盗堪比“数字身份裸奔”。

- 假体攻击:高仿手掌模型能否骗过系统?(参考人脸支付的“照片破解”黑历史)

- 法律空白:国内暂无专门法规约束掌纹数据存储,“合规性全凭厂商自觉”。

学姐建议:开通前务必确认微信隐私协议,“别为方便梭哈安全感”!

---

4. 行业对比:刷脸VS刷掌,谁才是未来?

| 维度 | 刷脸支付 | 刷掌支付 |

|----------------|-------------------|-------------------|

| 便捷性 | 需摘口罩 | 伸手即识别 |

| 安全性 | 易受照片/视频攻击 | 双因子更难伪造 |

| 普及度 | 覆盖90%以上商户 | 刚起步,场景有限 |

趋势判断:刷掌短期内难替代刷脸,但“多模态生物识别”(脸+掌+指纹组合)可能是终极答案。

---

5. 价格与生态:腾讯的“支付野心”藏不住了

- 设备成本:腾讯暂未公开,但参考亚马逊同类设备(约1000元/台),商户推广压力不小。

- 生态布局:绑定交通卡、门禁、会员卡,“微信想靠手掌打通线下全场景”——这波属实“雷军式生态链”打法!

学姐吐槽:设备贵、场景少,“现在尝鲜的怕不是为信仰充值?”

---

结尾:真香还是鸡肋?

优点:无接触、高安全、应急神器;缺点:普及慢、隐私隐忧、设备门槛高。

学姐结论:技术方向没错,但“普通用户建议观望半年”,等场景铺开再冲!

互动时间:

1. “伸手支付”和“刷脸支付”二选一,你站谁?

2. 如果刷掌支付全面普及,你敢把掌纹交给腾讯吗?

(评论区揪三位同学送腾讯视频月卡,别问,问就是宠粉!)

最后灵魂拷问:“生物识别卷到DNA之前,我们的隐私到底还剩多少?” 👇🏻聊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