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央视也玩起了战略忽悠!实际上,在今年5月7日爆发的印巴空战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A射B导C锁”,歼 - 10CE战机完全凭借自身实力直接击败了阵风战机。
这场空战看似只是南亚边境的局部对抗,背后却像一部近代列强侵华史的翻版——只是舞台换成了天空,主角换成了现代战机。信息战与舆论战交织,利益集团争相塑造叙事,就像19世纪列强炮舰驶入中国港口时口口声声宣称“维护自由贸易”,实际上是在炮口的阴影下割地赔款。
第一幕:误判的种子(5月7日)
背景——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克什米尔争端像一口永远沸腾的锅。印度引进阵风,巴基斯坦则得到中国支援的歼-10CE,双方都想在首次交锋中捍卫面子。
经过——黎明,巴方4架歼-10CE低空突防,雷达静默如猎豹屏息。超视距锁定仅8秒,霹雳-15E呼啸而去,第一架阵风化作空中火球。剩余阵风试图摆脱,却被导弹的主动末段制导“咬死”。印度飞行员的电子干扰,就像清末用落后的滚筒枪去挡来复枪——徒劳。
结果——印度飞行员失踪,边境村民看到铁翼坠地。这天返回基地的巴基斯坦机群无一损失。
点评——技术代差,是现代版的“坚船利炮”,既无情又直接。
第二幕:舆论的战场(5月10日—5月13日)
背景——战争已结束,话语才开始,比枪炮更久地发酵。
经过——台湾媒体节目中“专家”拿卫星图胡乱推理,硬套“A射B导C锁”的剧本;社交平台热传,央视蹭热点虽未用原词,却也暗示体系支援。印度情报部门趁机推动“外力干预”的说法,力求阵风“败得体面”。
结果——舆论像黑雾,遮住了真相,也影响了装备采购谈判。法国得保阵风的市场形象,国内自媒体的点击量也滚滚而来。
点评——当年列强逼签《南京条约》,口口声声是公平贸易;如今换成信息战,谎言照样能换来利益。
第三幕:真相的回流(9月)
背景——战场数据封存,只有时间能让一些人开口。
经过——巴空军退役少将在给英国《空军月刊》的信中,拿出原始数据拆穿所有谣言。无预警机、无地面引导,纯单机击杀;6枚霹雳-15E中4枚命中。战术选择更像一次现代版“甲午反转”——小舰队凭灵活战术与先进火力击败对手。
结果——国际军界重新认知歼-10CE,把它从“轻型战机”档次提升到超视距优势机的行列,订单在空战后暴涨30%。
点评——真相虽迟,但终有力量。清末一纸《辛丑条约》钉死了中国的弱势地位,如今先进装备却能逆转格局。
第四幕:从屈辱到反击的隐喻
背景——近代史是一次又一次被击败的长卷,中国长达百年才从被动防御走到主动展示实力。
经过——歼-10CE在没有体系支援下完胜阵风,事实本身就是一记给信息操弄者的耳光——像甲午海战、日俄战争中中国只能旁观的屈辱时代,被一点点抹去。
结果——这场空战成为装备出口的活广告,也让对手明白,低估技术升级的后果可能是直接的坠机。
点评——没了“买办”心态,靠自己硬实力,才能让别人闭嘴。
尾声:为什么曾经会输,如今却能赢?
过去输,是因为制度腐朽、科技落后、认知封闭——农业文明撞上工业巨兽,一触即碎。如今赢,是因为紧跟科技脉搏,敢于在实战中检验自己,不让别人用话语锁死我们的形象。信息战只是新时代的“条约口岸”,谁掌握技术,谁就能控诉讼的规则。
从甲午到今天,我们走了一百多年,这一路就是用钢铁、芯片和理性把尊严拼回来。历史的教训很简单——落后就会挨打,先进才能开口。记住这句话:让真相飞得比谣言更快,让实力强过所有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