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鸡排主理人”走红不简单:草根逆袭背后的多维密码
发布日期:2025-10-10 12:24:47 点击次数:116

2025年国庆前夕,江西景德镇的“鸡排主理人”李俊永因一段“脱口秀式售卖”视频爆红网络。百米长的排队队伍、日均超5万的新增粉丝、文旅部门授予的“推荐官”称号,让这位48岁的摊贩从市井小贩跃升为城市文化符号。这场看似偶然的走红,实则是个人特质、城市基因与时代情绪共振的结果。

情绪价值:6元鸡排背后的600元体验

李俊永的摊位前,永远回荡着独特的“鸡排语录”:“请把你的塑料袋打开,我要的是速度”“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风刮走不认账”“不立刻吃导致不脆,我将停止售卖”。这些带着南昌口音的幽默指令,将普通交易转化为沉浸式脱口秀。有顾客计算,6元的鸡排附赠了60元的情绪价值,而现场体验更被形容为“600元的服务”——从出餐节奏到互动话术,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

这种情绪供给并非偶然。李俊永坚持每日新鲜采购腌制,拒绝“科技与狠活”,甚至因自己炸制不到位而免单。当他说出“炸不到位无法原谅自己”时,实质是将产品品质与人格尊严绑定。这种近乎偏执的诚信,在预制菜横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城市基因:瓷都烟火里的匠人精神

景德镇的走红密码,藏在千年瓷都的文化基因里。这座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闻名的城市,将精益求精的精神从窑火传递到市井。李俊永二十年如一日的守时(每日16:30准时出现在校门口)、对学生的特殊优待(便宜1元)、“四点半后不接散客”的铁律,本质上是对“契约精神”的市井诠释。正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窑火,他的油锅也燃烧着对职业的敬畏。

文旅部门的迅速反应更印证了城市基因的传承。城管局成立4人专班维持秩序,博物馆延长开放至18:00,古窑景区推出“窑火+鸡排”双体验路线。这种将市井烟火纳入城市文化体系的智慧,让“鸡排哥”从个体网红升维为城市IP。

时代情绪:反内卷浪潮中的真诚突围

在连锁餐饮用“主理人”概念制造距离感时,李俊永用“学生优先”“夫人掌钱”的质朴形象完成反杀。当某些品牌用“不接待上帝”标榜格调,他却坚持“顾客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受气的”。这种返璞归真的服务哲学,精准击中了年轻群体对“真诚经济”的渴求。

数据揭示着这种情绪的普遍性:其抖音账号4天涨粉19万,6条视频获赞87.7万。更耐人寻味的是模仿者的集体失败——当“鸡排嫂”“鸡排舅”们试图复制话术时,市场迅速甄别出真伪。正如网友所言:“可以模仿台词,但模仿不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守时与用心。”

长红挑战:从流量到留量的系统工程

面对日均百米的排队长龙,李俊永选择将限购从5份降至2份,直言“不能让顾客等太久”。这种克制与某些景区“杀鸡取卵”式营销形成鲜明对比。文旅部门推出的志愿者服务、延长周边摊贩营业时间等举措,则试图构建“鸡排+”生态圈。

但真正的考验在于热度消退后的持续运营。当“鸡排哥”被授予推荐官称号时,他强调“最成功的是选对老婆”。这种将个人生活融入商业叙事的能力,或许才是其抵御周期波动的核心壁垒。正如他油锅里的鸡排,外表酥脆内里鲜嫩的层次感,恰似其商业模式的真实写照——既有吸引眼球的爆点,更有经得起细品的内涵。

在这个算法主导注意力的时代,“鸡排主理人”的走红证明:最持久的流量密码,永远藏在人性最本真的需求里。当城市管理者学会将市井烟火转化为文化资本,当个体经营者坚持用二十年浇灌一朵小花,这样的走红便不再是偶然,而是一场关于真诚与耐心的必然胜利。

#鸡排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