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反贪寒流席卷菲律宾!马科斯面临质疑,军方谨慎观望局势转紧张
发布日期:2025-10-07 23:48:47 点击次数:52

9月14日,马尼拉,多地爆发反贪示威,警力加派,交通一度受阻。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帕迪拉在接受采访时说,军队对国民和宪法保持“坚定不移的忠诚”。同一天,多家媒体还在盯着黄岩岛海面上的又一次摩擦。街头和海上,一冷一热,挤在同一屏里。

先说导火索。最近一段时间,菲国内接连曝出几起民生工程的腐败问题,钱批了、款下了,工地却停着。然后就是熟悉的一幕:承包商换来换去,官员扯皮推诿,项目报表看着漂亮,路桥学校还在原地。对普通家庭来说,这不是概念,是每天要走的路、要用的水。

这次反应为什么大?因为经济这两年不太顺,物价涨得快,工资涨得慢,大家手头更紧。接着又听到“钱花了事没办”,很多人心里那根弦一下就绷断了。通胀吃掉的不只是储蓄,还有耐心和信任。

马科斯上台时说要修补老问题,承诺不少,时间也过去不短。比如米价,去年推过限价,市场一度更乱,后来又松。然后财政这边加力,民间却觉得负担更重。承诺与落地之间的差距,慢慢堆成今天的情绪。

示威很快从首都往外扩。据观察者网9月14日报道,菲律宾多地举行反贪腐示威,口号不只盯某个部门,而是要政府把账摊开。人越聚越多,诉求也越直接。还有工会、小商户、学生加入队伍,各说各的难处,但指向同一个问题:要个交代。

军队的表态成了当天的焦点。帕迪拉的原话是忠于“国民和宪法”,字字中性,但没有点总统的名。这在菲律宾是敏感的切口。因为在这个国家,总统能不能坐稳,很多时候要看军队站哪边。

历史上有前例。1986年,人们还记得EDSA大街上的那几天,军方动向一变,权力天平就跟着改。后来几次大的风波也是如此。军队不表态,政治人物就不敢大意;军队一表态,很多事就定了。

这回军方选择“站在制度一边”,不往个人上靠,也不碰街头。这更像是谨慎观望。他们不想被卷进政坛掰手腕,也不想在民众不满的时候背锅。在内部来说,这也是留退路,等局势更明白再动。

政府另一只手把焦点往海上挪。最近几周,菲律宾公务船在黄岩岛附近频繁出海,与中国海警多次靠近、喊话,画面一再被放大。官方说是在“维护权益”,还拉上盟友站台。但国内看的人不少,心里清楚这是在转移视线。

这种做法风险很高。黄岩岛那片水面向来紧绷,一次擦枪走火,代价就大了。更要命的是,陆地上的窟窿还在,海上的动静不能当饭吃。外部冲突的声量再大,也盖不住账本和菜价。

警戒也在升。鲁中晨报9月16日消息称,菲律宾全国军队进入“红色警戒”。同类报道还提到,关键路口增兵,政府大楼周边加护栏。这里要说明一句,这是媒体的说法,官方详解并不多,但街头的镜头已经说明紧张在加。

为什么军方要这么谨慎?一是怕被贴上“压人”的标签,二是内部也要顾及军心。谁都看见民意在走低,站错边,退路就窄。所以他们把话卡在“宪法”四个字上,既不顶总统,也不帮反对派。

马科斯现在有几步可走。第一步是亮剑反腐,抓几件硬案子,开听证、晒合同、封账户,给出时间表。第二步是给民生“止血”,米价与燃油要有实招,别只发口号。第三步是在海上降噪,减少无谓对抗,把资源拉回家门口。

问题是,时间不等人。示威一波接一波,网络直播把节奏推得很快。企业在观望,资本在算账,公务系统也在看风向。军方的中立,让总统失去最重要的靠背,这会让很多人更谨慎,甚至更犹豫。

接着看反对派。有人已经在串联,要求国会启动调查,推进问责。地方势力也在算自己的盘子,谁都不愿被拖下水。要是军方继续不动,政治操作空间会转到议会和地方,局面就更碎。

电视画面里,马尼拉市中心一处路口,雨停不久,路面反着灯光,一排防暴盾牌后,士兵站得笔直;对面的人群把写着“查账”的纸板举得很高,志愿者在分水,老街坊在小声嘀咕。下一步,军方会不会从“制度中立”走向“明确站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