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是超级大国!”听着像阿甘正传,细品像精神胜利法🧠最近看到一位叫桑托什·卡达姆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在回答“印度会成为超级大国吗”这个问题时,连开几十炮,毫不留情地把印度存在的问题一股脑儿抖了出来。别说他是“自黑”,他说的恰好是印度正在发生、却被层层“幻象滤镜”遮盖的真实现状。今天我们就来——一层层撕开这些滤镜,🔍看清一个真实的印度。🚂 一、火车在飞,印度交通系统“自成一派”首先,别跟印度聊高铁,火车能不脱轨就是胜利。根据2023年6月奥里萨邦火车事故的数据——造成275人死亡、1200余人受伤,是印度20年来最严重的交通事故之一。但你别指望印度人震惊,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10人以下的事故?小事,甚至连热搜都不配上。而据世界银行2022年数据,印度公共交通系统在“可达性、准点率、安全性”这三项基础指标上,在南亚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仅好于尼泊尔。火车顶成了免费的“露天阳台”,地铁年年建、年年停工,农村地区出门还得靠牛车。别说与中国比,跟越南、孟加拉比都够呛。🎓二、教育成笑话,文凭可批发:高学历=高笑点?印度有多重视教育?重视到——把它变成一门生意。根据《印度快报》2023年调查,每年涉及泄题、试卷买卖、学术造假的案件超过300起,其中包括医学、工程、研究生等高等教育考试。你想拿博士学位?只要几千卢比,连论文都能“全套打包带走”。你想当医生?买份成绩单即可上岗,病人生死交给天意。印度自己都承认,全国超过60%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存在“学术不规范问题”。教育,本该是国家崛起的根基。但在印度,它成了“包装用的泡沫”。知识变成了商品,文凭变成了笑话,谁还会相信“人才”这个词有分量?三、“年轻人口红利”?不,这可能是颗社会炸弹🧨印度最喜欢自夸的一点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9岁!”但别忘了,年轻人口如果缺乏教育、没有就业,那不是红利,是累赘。据世界银行2024年数据,印度青年失业率达到23.1%,是同等发展中国家的两倍。据印度国家统计局调查,农村地区18-30岁的年轻人中,超过43%“完全失业”或“无固定工作”。他们干嘛去了?大多在街头抽烟、吐口水、玩手机、搞迷信,打嘴炮比干活热情高。谁愿意进工厂做蓝领?没人。谁愿意学技能?太累。谁愿意靠政府发米发油活着?这才叫“有安全感”。一个超级大国,如果青壮年人群普遍选择“等救济”,那它的未来在哪?四、最大投资建雕像?🗿 你见过这么烧钱的“精神胜利法”吗?印度最奇葩的“国家工程”不是桥梁、不是地铁,而是——雕像。比如建成于2018年的“团结雕像”,高度182米,是世界最高雕像,斥资超过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亿元!而这还只是开始——因为“每个种姓、每个宗教都要有自己的雕像”,否则就“不公平”,政府不敢不批,人民还感到骄傲。可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缺水缺电、城市道路破烂不堪、医院人满为患。你问为啥不先修路?答曰:“雕像可以拉动宗教团结。”说白了,这不是爱国,是低配版民族精神自慰。五、幻想能治百病?对不起,连火车都治不好✅据《印度教时报》2023年调查,80%以上民众认为“老鼠、蛇、牛拥有神力”,其中不少是大学学历者。你说这样一个国家,靠“神力”发展?对不起,神忙着看笑话呢。超级大国,靠的是制度、公平、科技、产业链、教育、人才——不是雕像、神油、神迹和靠PPT喊口号的政客。印度最大的问题从不是资源匮乏,而是认知偏差。当一个国家拿幻觉当理想,拿无能当特色,谁还敢对它有“超级”的期待?当一个国家的问题堆成山,它却还在做“超级大国”的白日梦,这种执着到底是信念,还是集体精神催眠?
新闻动态
外国网友提问:印度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吗?印度网友:我们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了!
发布日期:2025-10-07 10:18:18 点击次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