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郭广昌从复旦哲学系毕业时,他或许未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全球金融变革的浪尖。如今,这位复星掌舵人亲自带队拜会香港特首,目标直指香港稳定币牌照。这一动作背后,不仅是复星对金融科技的野心,更是香港争夺全球数字金融话语权的关键一役。
香港稳定币争夺战:全球金融中心的新赛道
新加坡发放牌照、美国强化监管、欧盟推行MiCA框架——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正在稳定币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香港近期动作尤为激进:从虚拟资产交易所发牌到稳定币监管框架落地,财库局局长许正宇更在东南亚频繁推进金融合作。
香港的意图很明确:通过稳定币吸引企业入驻,巩固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数据显示,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超1万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约60%。稳定币若能打通跨境支付,将大幅提升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枢纽价值。
复星“牌照突围”战略解析:为什么是香港?
郭广昌此次亲自出马,释放出复星对稳定币牌照志在必得的信号。据知情人士透露,复星可能争取到跨境支付试点、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这与其2023年致股东信中“聚焦核心产业”的战略高度契合。
复星旗下健康、消费、金融科技等业务遍布30余国。以华东医药为例,其近期签署的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涉及最高2.3亿元付款。若通过稳定币实现跨境结算,可显著降低汇率摩擦。更关键的是,复星金融板块如复星恒利证券,或借此构建数字资产生态闭环。
香港的胜算与挑战:能否成为下一个稳定币中心?
香港的优势在于政策先行与内地联动。金管局已明确要求稳定币储备资产需以港元或人民币计价,这为离岸人民币注入新动能。复星等巨头的入驻更可能引发“羊群效应”,此前广汽埃安等企业已加速在港布局。
但挑战不容忽视:新加坡凭借先发优势已吸引Circle等机构;迪拜以宽松政策抢占市场;而香港需在创新与风险间精准平衡。许正宇近期强调“以人为本的绿色转型”,暗示监管不会为速度牺牲稳健。
稳定币+离岸人民币:跨境贸易的“新基建”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2022年人民币实时结算系统日均处理量达1.5万亿元。稳定币可解决传统跨境结算周期长、成本高的痛点。复星全球化业务恰需此类工具——其旅游业务Club Med在东南亚快速扩张,医药板块与威凯尔合作需频繁资金划转。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供应链金融。复星旗下豫园股份等消费企业,若采用稳定币结算,可缩短账期至分钟级。这与华东医药“商业化渠道优势”形成协同,验证了郭广昌“产业深耕”的战略眼光。
信号与启示:巨头的押注意味着什么?
复星此举传递三重信号:其一,香港稳定币牌照含金量获头部企业背书;其二,传统产业集团正通过金融科技重构竞争力,如同科大讯飞押注国产大模型;其三,在中美博弈背景下,香港或成数字金融“缓冲地带”。
当郭广昌在哲学课本中寻找人生真义时,或许已埋下今日跨界破局的伏笔。香港这一役,既是复星从产业运营向金融基础设施的跃迁,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关键落子。后续牌照细则落地,将决定这场豪赌的最终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