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这波曝光,可不是随便放个片段就完了。
海军版歼35露脸,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不一般。
这可不是陆地上飞的战机改改就行的。
一、舰载版到底有啥不一样?
你以为能在航母上起降就够了?
差远了。
普通战机往航母上一放,首先翅膀就占地方。
海军版歼35的机翼能折起来,节省一半空间。
这可不是简单折一下,里面的管线、结构都得重新设计。
再看起落架,比空军版粗了一圈,像打了钢钉的鞋跟。
航母甲板就那么大,降落时冲击力是陆地的好几倍。
没这硬骨头,起落架非断不可。
机尾还多了个钩子,看着不起眼,用处大了去了。
航母上降落,靠的就是这钩子勾住拦阻索,瞬间把速度降下来。
慢一点快一点都不行,这钩子的强度得顶得住。
更别说机身上的防腐蚀涂层,海风里全是盐,普通涂层半年就锈穿。
海军版歼35这涂层,据说能扛住好几年的海风折腾。
要说关键,这些改动可不只是加加减减,是从头到脚的重塑。
二、动力和隐身,硬实力够不够?
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这话一点不假。
海军版歼35用的WS-13E,听着有点耳熟?
之前JF-17用的就是这系列,不过这次是升级版。
推力提到了9吨多,双发加起来快20吨,够劲。
你可能说,美军F-35C推力更大。
呵呵,双发和单发能一样吗?
单发万一出点问题,在海上可没地方迫降。
双发就不一样,一台有问题,另一台能撑着回来。
隐身这块,更有说头。
机身上的蒙皮接缝比FC-31那会强很多,光溜溜的。
据说用了新的隐身涂层,雷达反射面积比高尔夫球还小。
航电系统更是黑科技,氮化镓雷达,探测距离超250公里。
多目标跟踪、抗干扰,这些都是实战里保命的本事。
要说跟F-35比,各有千秋,但在海上,我们这设计更对路。
三、三艘航母为啥急着换?
辽宁舰和山东舰,现在用的还是歼15。
歼15够不够用?
对付一般情况还行。
可周边都开始上F-35了,再不换,就有点被动了。
福建舰更不用说,电磁弹射都弄好了。
歼15虽然能弹射,但毕竟是四代机,跟五代机有代差。
就像用电脑,人家都用Win11了,你还守着Win7,能一样吗?
三艘航母,各有各的任务。
辽宁舰偏重训练,山东舰看家护院,福建舰要走得更远。
没有统一的五代舰载机,协同作战就费劲。
你想想,三艘船用三种打法,怎么合到一块?
海军版歼35就不一样,滑跃起飞能上辽宁舰、山东舰。
电磁弹射能上福建舰,通用性拉满。
这样一来,不管哪艘航母出去,手里的家伙都够硬。
要说换装迫在眉睫,不是瞎着急,是真等不起。
四、对比阵风M,真能压一头?
印度买的阵风M,吹得挺厉害。
四代半战机,航电不错,载弹量也可以。
但跟歼35比,差了个代差,这是硬伤。
隐身能力,阵风M就像穿着鲜艳外套在黑夜里跑,老远就能看见。
歼35呢?
相当于穿着夜行衣,摸到跟前你都未必察觉。
作战半径也是,阵风M在印度航母上起飞,载油载弹都受限制。
歼35在福建舰上电磁弹射,满油满弹,能飞1300多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
能在更远的地方拦着敌人,不让靠近。
有人说阵风M近距格斗厉害,呵呵,五代机跟你玩近距?
早就用中远程导弹解决问题了,犯不着拼刺刀。
印度那二十多架阵风M,连两艘航母都配不满。
我们要是量产起来,数量上就能压一头。
不是阵风M不行,是时代变了,玩法不一样了。
五、生产线曝光,量产有谱了?
央视镜头里,沈飞厂房里好几架绿皮歼35。
绿皮是啥意思?
还没涂漆的量产机。
能大大方方给你看,说明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了。
生产线这东西,最能说明问题。
以前FC-31那会,一年能出几架就不错。
现在这阵势,流水线上排着队,产能肯定上来了。
三艘航母换装,少说也得几十上百架。
要是产能跟不上,光有设计图有啥用?
这次曝光,等于告诉大家:想要多少,我们能造多少。
这背后是供应链的成熟,从发动机到隐身材料。
缺了哪一环,生产线都转不起来。
能做到这一步,说明我们的军工体系,真的支棱起来了。
最后总结
海军版歼35亮相,不只是多了一款战机。
是我们海军航空兵,终于有了能跟世界顶尖叫板的家伙。
三艘航母换装,不是跟风,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从设计到量产,每一步都透着扎实。
这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是军工的进步。
看着这些大家伙慢慢上舰,心里踏实。
我们的海疆,就得靠这样的硬实力守着。
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这一点,不用怀疑。
参考资料:1.CCTV13新闻频道,《揭秘歼15系列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