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原以为是伊朗不行,看完了普京的发言后,才知道伊朗到底有多难
发布日期:2025-07-17 14:50:20 点击次数:176

2025年6月,以色列空袭伊朗核设施,炸毁福尔多核设施地表建筑,伊朗高层指挥系统遭重创,多名核科学家丧生。 全球都在等俄罗斯出手,普京却冷静摊牌:“俄伊战略伙伴条约不含国防条款,伊朗未请求军事援助”。普京手中握着全球顶尖的S-500防空系统,却始终没递给伊朗。 这背后,藏着俄伊“塑料兄弟情”的残酷真相。

俄罗斯曾主动提议帮伊朗建防空系统,竟被伊朗以“无浓厚兴趣”回绝。 这对签了20年全面战略协议的“盟友”,一个不敢给,一个不敢要。

伊朗的软弱表象下,是致命困境:以色列背后站着美国,而伊朗身后只有“声援”。 俄罗斯的袖手旁观,暴露了大国博弈的潜规则——军火库里的武器再好,也重不过国家利益的天平。

当美军B-2轰炸机炸毁伊朗核设施时,普京选择沉默。 背后是三重利益权衡:

资源困局:俄军在乌克兰日均消耗3亿美元军费,90%兵力陷在东线战场,叙利亚基地还需重兵维持,根本无力开辟第二战线。

以色列纽带:以色列150万俄语人口(占全国15%)构成亲俄选民基础,内塔尼亚胡借普京合影拉选票,以政府拒绝对俄制裁,默许俄在叙利亚行动。

石油暴利:国际油价每涨10美元,俄财政年收入激增超百亿美元。 2025年6月伊以冲突后,乌拉尔原油价格跳涨18%,布伦特原油同步飙升。

俄伊隔里海相望,历史上却是征服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沙俄曾强占伊朗领土(今阿塞拜疆),1907年《英俄条约》吞并德黑兰周边区域。 苏联时期甚至试图将伊朗纳入版图,若非二战拖累险些得逞。

这种历史猜忌深入骨髓。 2025年俄提议帮伊朗建防空系统时,伊朗革命卫队宁可苦战国产“信仰-373”导弹,也不接受俄制装备。

军事代差致命:以色列凭借美国情报,精准清除伊朗军队高层和核专家,传统导弹数量优势难抵F-35隐身突防。

内部矛盾撕裂:神权与世俗政权角力,革命卫队垄断30万兵力和石油走私经济,与51万正规军争抢资源;青年失业率超25%,女性受教育率达60%却遭系统性歧视。

外交孤立无援:沙特、阿联酋等逊尼派国家冷眼旁观;俄乌冲突后欧盟加大对伊制裁,2023年伊朗通胀率突破40%。

面对美以压制,伊朗用三招破局:

地下核堡垒:深入地下60米的“导弹城”配备独立发电系统,美军钻地弹仅摧毁30%地表能力,核心设施完好。

代理人闪电战:胡塞武装24小时内袭击3艘美籍油轮,黎巴嫩真主党火箭弹覆盖以色列北部。

金融去美元化:将石油人民币结算比例提至50%,用比特币薪酬链绕开SWIFT制裁。

2025年6月22日,伊朗外长带哈梅内伊亲笔信急赴莫斯科求援。 普京当面谴责美以,却仅承诺“推动安理会谴责”和“评估核设施技术支持”。

梅德韦杰夫同日放风“多国愿向伊提供核弹头”,但俄原子能公司实际只协助修复民用核电站。 这种“话术威慑+有限援助”,把俄式平衡术玩到极致。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