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0亿美金买四根会罢工的弹弓,美国海军这波是冤种还是行为艺术?”
一句话把福特号钉在热搜。
130亿刀,四条弹射器共用一个电闸,一架卡住,全甲板趴窝。维修要拆成乐高,一修三四天,连续打几发就要歇火降温。战场上的电光火石,被这破水管子全耽误。
这事儿传到中国团队耳朵里,没人笑,抄作业都来不及。
早些年,有人劝:照英美交流系统抄,图纸熟、零件好买,风险小。马伟明把故障报告甩桌上:人家翻车翻到现在,你跟着跳坑?
抄作业抄成错题集,那才叫惨。
拍板,用中压直流,一条弹射器配一个专属电闸,谁感冒谁吃药,别连累邻居。能量算到小数点后几位,多余热量就地散掉,省得停机降温。图纸角落用红笔圈住“防雷指南”,后来一看,这几圈救了大命。
2018年,轨道强度测试红灯啪啪闪,有人又犯嘀咕:要不还是抄交流?马伟明掏出一摞福特号新故障,现场秒安静。
那礼拜,实验室灯没灭过。合金配方调了又调,样件压完拉、拉完压。第三次上机,模拟满载战机咻地滑出去,屏幕曲线绿得发亮。
苏联老档案里,电磁弹射1980年代就立项,解体后产业链碎成拼图,乌克兰、白俄罗斯各拿一块,关键器件说没就没。克雷洛夫中心把“风暴”航母画成PPT,弹射器画得很帅,绝缘材料买不到军用级,只能拿民用凑合。军费先喂核导弹,航母一天拖一天,2021年正式宣布躺平。
中国团队读完这段,只干一件事:列清单,大到电容,小到绝缘纸,必须全国产。能复用的成熟技术直接搬,不装清高;搞不定的,工厂和研究所一起啃,啃到能睡安稳觉为止。
法国PA2航母想借美国技术,被卡住脖子,预算涨成天价,项目直接蒸发。英国女王级预算见底,干脆砍弹射,改回滑跃甲板。美军为了破纪录,把弹射重量拉太高,F/A-18直接被拉伤,维修单厚厚一沓。
中国团队瞄一眼自家舰载机:歼35、歼15T、空警600多重,弹射器就按这个数定死,多余一克都是浪费。福建舰后来海试,战机起飞频次把滑跃甲板甩出影子。
实验室里天天吵,拍桌子算日常,但吵完继续干活。马伟明一句话:难可以啃,错会要命。
四条弹射器各自安好,一套罢工三套继续,故障不再开派对。能量回收做得精,降温时间砍半。模块化设计,拆螺丝的数量砍半,维修工时从几天缩到几小时。
有人问马伟明:咱们是不是故意挑最难的那条路?他咧嘴:难的是题,错的是命。
技术路线不是选美,是量体裁衣。美国有它的老底子,俄罗斯被供应链拖死,法国英国被预算劝退。把别人踩过的坑画成地图,再按自己的脚码修路,这叫清醒。
战场上,没人听你解释为啥趴窝,飞机能飞就是王道。
现在轮到你了:如果下一条弹射器让你设计,你最怕掉进哪个坑?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