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提名名单又一次被易烊千玺刷屏了。可这一次,评论区的声音却格外复杂——有人期待“这次总该轮到他了吧”,也有人小声嘀咕:“怎么又是他?”
第38届金鸡奖新闻发布会后,“易烊千玺第四次提名最佳男主角”迅速登上热搜。相比往年清一色的祝贺,今年的舆论场微妙了许多。
《小小的我》中那个沉默执拗的刘春和,让他再度站上提名舞台。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凭借《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三次提名,三次陪跑。
“提名专业户”的称号背后,是一个22岁青年演员与华语电影最高奖项之间,持续了五年的漫长对话。
四次提名的重量:是魔咒,也是勋章
翻开金鸡奖历史,连续四年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演员寥寥无几。易烊千玺的第四次提名,已经创造了属于他的纪录。
从《少年的你》中叛逆倔强的小北,到《小红花》里与病痛抗争的韦一航,再到《奇迹》中为生活拼搏的景浩,每一次提名都对应着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他的提名轨迹,恰似一部中国年轻一代演员的成长史。
有影迷调侃:“金鸡奖的保留节目——看易烊千玺提名。”这句话背后,藏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持续获得提名证明了他的实力和业界认可;另一方面,屡次与奖杯失之交臂,难免让人产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这四次提名,像极了一场马拉松。 别人都在为他何时能冲到终点而焦虑,他却在不紧不慢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步伐。
“刘春和”为何不同:时机到了吗?
《小小的我》中的刘春和这个角色,与易烊千玺前三次提名的角色有着微妙的不同。少了些青春的张扬,多了份内敛的张力。
有影评人指出:“如果说前三次提名是在展示他的潜力,那么这次‘刘春和’展现的是他作为演员的成熟度。”当同龄人还在摸索戏路时,易烊千玺已经完成了从“少年演员”到“职业演员”的转型。
金鸡奖的评审标准向来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演员的突破性。《小小的我》聚焦社会边缘人群,题材厚重;而易烊千玺在表演上褪去了明星光环,更加贴近角色本身。
这次提名的时间点也值得玩味——在他决定暂别娱乐圈、赴国外深造表演之后。 这段“消失”的经历,似乎让他的表演多了一份沉淀后的厚度。
陪跑的意义:失去的只是奖杯,得到的却是整个舞台
每次金鸡奖落幕,“心疼易烊千玺”都会成为热门话题。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心疼”本身,就是观众对他最大的认可。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能够连续四年保持高水准的产出已属不易。每一次提名都是业界对他专业能力的投票, 而奖杯的归属往往还受到作品题材、评审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
有业内人士坦言:“易烊千玺的‘陪跑’经历,反而让他摆脱了‘流量明星’的标签,确立了实力派演员的地位。这在年轻演员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成长轨迹让人想起影坛那些大器晚成的演员——早期的磨砺,都是为了厚积薄发。 或许正是这些“错过”,让他的演员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颁奖典礼那天,无论结果如何,易烊千玺都已经赢了。他赢得了时间,赢得了尊重,更赢得了继续成长的空间。
娱乐圈从不缺少一夜爆红的故事,但像他这样,在万众瞩目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年轻演员,实属罕见。他的“陪跑”不是失败,而是一场独特的修行。
这场修行没有终点,因为最好的表演,永远在下一部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