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养老金并轨完成后,企退与事退差距为何依旧悬殊,怎么补齐?
发布日期:2025-10-07 22:20:14 点击次数:108

去年十月,养老金并轨名义上划了一道界,很多人松了口气,心想“好啦,差距该刹车了”。事实给了大家一盆凉水调整前企退人均约3500,事退约6300,调整后企退只涨了五六十,事退涨八九十,差距没被抹平。真心的,大家都懵了。我跟你说,这不是闹着玩的。就是别指望一步到位。

问题关键在于并轨是统一了计算方法,却没把历史差别一刀切掉。政策里讲的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这是专业术语,听着正规但现实很骨感。事退群体工龄长、缴费年限多,缴费基数高,个人账户累积自然丰厚;企退人员流动大,缴费断档、低基数、甚至按最低标准代缴的情况并不少见,个人账户少得可怜。别忘了过渡性养老金和缴费指数这些技术项,都是影响最后到账数的“幕后推手”。我说的没毛病吧?真假的?说实话,这事儿够复杂。

还有一点更直观职业年金。很多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单位个人共同缴费,退休后又能多拿一笔。企业年金覆盖率低,导致同样标准下,企退和事退的总收入差距被放大。举个计算上的例子两个工龄都38年的人,看似公平,实际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和个人账户余额差别会造成养老金基数差异。按专业计算,企退可能只有3689元,事退可能达7060元,加职业年金,事退能到7400左右。你说这说明什么?确实是历史与制度的叠加效应。别急着下。我跟你说,很多人心里都有数。

要把差距真拉近,得动真格规范企业缴费基数,强化稽核,防止以最低基数代缴;推广企业年金制度,提高覆盖率和税收激励,让更多企业员工退休能多一笔收入;完善过渡政策,稳步累积个人账户。政策设计要有序推进,预算要算清,精细化管理要到位。这趟船得大家一划,光说不练是不行的。真心的,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别想着立竿见影。就是别再把希望全寄托在一句“并轨”上。最后的画面愿是这样的街头老人结伴散步,谈笑中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底气,生活稳稳当当。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