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弹也开始抢热搜,东亚这块儿的风都带着火药味,流量与威慑一起拉满,谁不紧张谁就不是真吃瓜群众。
事情来得很“卡点”。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军方把“堤丰”陆基中导系统拉到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第一次公开亮相,还官宣要在美日联合军演中上场。路透社直接上生图+解读:“堤丰”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从日本一发射,射程能罩到中国东部沿海,顺带还能够到俄罗斯的部分地区。这套戏是继今年4月“堤丰”飞越8000英里空降菲律宾之后的东亚第二幕。中俄之前已强烈抗议,但路透社判断:这波抗议,很难挡住“堤丰”在日本落地的节奏。
细节这块儿,确实够猛。一套完整“堤丰”是四辆发射车打头阵,外加一辆指挥控制车,再配上导弹装填车、吊装车、电源支持车,阵仗齐活。最关键的是,它能塞上C-17战略运输机,说走就走、说到就到,机动性拉满。美军这段时间疯狂踩点,在日本、菲律宾等第一岛链国家找适合的停车位,临时也好、长期也罢,反正只要路线试通了,哪怕撤了,也能随时空投返场。用网友话说:哪怕是“临时驻唱”,也是“常驻威胁”。
把时间线拨回4月。美菲“盾牌”联合军演时,美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就把首套“堤丰”搭上C-17飞了8000英里,冷战后第一次把陆基中导摆进东亚。按原计划,最晚9月就撤,可美军“食言”,一句“这玩意儿对印太战略至关重要”,直接变成长期陪跑。这套操作,像极了综艺节目里“临时嘉宾”空降后人气爆棚,转身官宣常驻,熟不熟悉?
人也出来说话了。“堤丰”系统指挥官韦德·格尔曼上镜放话:多系统+不同弹药组合拳,足够让对手进退维谷;而且部署速度飞快,想前移就前移。他还补了句:演习结束后“堤丰”会撤离日本,但去哪儿、会不会再回来?不说。留了个巨大的悬念位,活生生把地缘政治拍成了连载剧。
中俄的强烈抗议在前台,后台舆论也沸腾。老胡(胡锡进)这边直接端出“预告片”式的判断:咱们没有直接手段阻止美亚盟友的这波战略勾连升级,但必须把日本、菲律宾,外带韩国、澳大利亚配合美国的压力与风险拉满。要让他们明白:跟着美军玩这一套,不只会伤害对华关系,更可能在真出事时,把本国拖进实打实的灾难里。翻译过来就是——别把“堤丰”当护身符,当心是灾星。
老胡还丢下更重的瓜:部署“堤丰”一定会推高亚洲军备竞赛。中国有多款先进中程导弹,原本没打算拿来对付周边国家;但你把美军中导摆你家院子里,那就自动进入中国导弹的瞄准列表,这是军事逻辑。镜头一转,东风-17高超音速“生图”上台,他判断中国会按“堤丰”部署节奏扩充中程导弹库,确保库存总规模始终大于美国及其盟友在本地区的中导储量。制造能力?不用担心。
态度也说得明白:不会主动打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但如果日本、菲律宾等把领土拿去协助美军对华攻击,战时他们的基地和周边基础设施将成为猛烈报复的目标——这话不会高调官宣,但会通过私下沟通让对方听得清清楚楚。狠话摆前头,愿望还是和平,“安全要靠政治,不要靠军事贱招”。老胡顺带翻出旧瓜:当年警告澳大利亚别把基地借给美军对华威慑,挨了一波狠批;如今菲律宾还有官员放话想靠“堤丰”让中国“夜不能寐”。这戏码,熟面孔了。
网友这边的弹幕也挺写实:有人嗅到了冷战味“复古风”,有人替第一岛链国家捏汗;日本、菲律宾被说“半推半就”,等于给美军一路开绿灯;也有人担心一旦局势失控,最先买单的是部署地普通民众。导弹这个东西,离自己家越近,心里越难安。
放个娱乐圈类比压压惊:这就像顶流艺人空降综艺,开始说录一期就走,结果收视飙升变常驻,还时不时来个“回归特辑”。问题是,综艺搞热闹最多翻车,导弹搞热闹,翻车就是灾难。
留个扣。格尔曼说演习后“堤丰”会撤,但去哪儿、会不会返场,不讲。东亚这盘棋,短期看是军演的排兵布阵,长期看是各方心态的博弈。真心希望和平常驻,别让导弹成了邻里的闹钟。也给当事各方留点体面:话已点到,路还在脚下,收一收火、谈一谈心,比把“生图”变“事故”,永远更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