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伟大胜利#
1983年初春,广州城乍暖还寒,备受瞩目的白天鹅宾馆建成,引起街头巷尾热议。
可谁能想到,宾馆顶楼竟架起了几门高射炮,是谁把杀器架在五星级宾馆的头顶,这到底是迎接外宾,还是准备打仗?
更蹊跷的是,仅仅二十天后,这些高射炮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白天鹅宾馆是如何建成的,是由谁投资兴建的,到底有何意义呢?在开业当天突然引起全民轰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声春雷,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也唤醒了无数爱国志士心中的热血。
霍英东当时是香港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听闻祖国的召唤,内心澎湃不已,深知这是祖国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的绝佳契机。
霍英东的祖籍在广东番禺,对家乡的山水人情有着深厚的眷恋,总想着回报家乡故土。
早年间,他在香港历经风雨,饱尝艰辛,从航运贸易的起点出发,凭借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商界逐渐崭露锋芒,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然而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揣一个梦想,那就是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时,他果断投身到这伟大事业中。
那么他该做点什么呢?霍英东寻思许久,把目光投向了广州沙面,因为这片土地长期被外国势力盘踞占领,曾经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象征。
霍英东暗暗发誓,要在这里盖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宾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面貌!
他带着全部身家,满怀热忱地踏上了这片土地,决心大干一场,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宾馆便是白天鹅宾馆,作为一家五星级酒店,它的建设成本在当时非常高昂,已经完全超出了广州甚至广东省的批准权限。
霍英东拿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往返内地和香港十几次,跑了多个部委,建设审批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那些日子,霍英东像无头苍蝇般四处碰壁,满心无奈和焦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相信改革开放下,各项政策肯定能落地支持。
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杨尚昆,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同样心急如焚。
他深知白天鹅宾馆的建成,对于广州乃至整个改革开放大局的重要性,如果这个项目遭到夭折,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杨尚昆决定亲自跑一趟北京,向叶剑英元帅求助,待见到他后,详细地汇报了白天鹅宾馆审批难的问题。
叶剑英听完,沉思片刻后,坚定地表示,他绝对支持这个项目,他会在中央做讨论安排,同时希望广东自身也要担起来。
叶剑英还提醒杨尚昆,中央50号文件已经下了,外资投资的项目,按照数额大小由省市批准,大的报中央备案,政策条件支持已经具备。
杨尚昆听后满心欢喜,有了叶剑英的支持,再加上政策文件作为支持,白天鹅宾馆的审批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顶着国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的头衔,在国家寄予的厚望下,除了广东省政府和外商支持,霍英东投资五千万港元,工程终于能顺利破土动工。
好不容易解决审批的部分难题,宾馆顺利开工建设,可新的麻烦接踵而至,而且一个比一个棘手,这又是怎么回事?
因为当时的中国,刚刚走出计划经济的模式,许多观念还十分保守,因此白天鹅宾馆的设计方案,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反对。
有人提出,宾馆旁边必须建一个大的职工宿舍,还要配套自行车棚,理由是计划经济时代,职工的生活都得大包干,宾馆的员工也不例外。
然而霍英东深知,白天鹅宾馆主要服务于港澳及国际宾客,如此设计显然与国外的投资观念格格不入,那该如何是好呢?
为此霍英东努力说服众人,邀请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佘畯南等人组成设计团队,将中国传统园林与岭南园林的精华巧妙结合。
宾馆的中心庭院以壁山瀑布为主景,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岭南风情,室内设计方面则由外籍设计师主持,实现了当时中国内地一流设计目标。
可霍英东没有想到,解决这些难题后,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出现,而且是根本无法解决。
白天鹅宾馆刚封顶时,霍英东接到通知,按照当时的规定,高楼必须配备高射炮阵地。
霍英东感到难以置信,心中暗自思量:如果在这里安装火炮,还有谁敢安心入睡呢?他据理力争,但得到的回应却是规定难以撼动。
在军令紧迫之下,施工队伍不得不连夜行动,在楼顶部署六门双管37毫米高炮,同时全副武装的士兵也被安排入住二十八楼客房。
霍英东看着炮口下的宾馆,心急如焚,深知这样下去,宾馆别说盈利,就连正常营业都成问题,如果外宾来参观时,看到黑洞洞的炮口,肯定吓得直往后退。
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要改变谈何容易,霍英东四处奔走,向各级部门反映情况,可得到的答复都是为了国家安全,实在是没有办法。
霍英东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难道心血就要这样付诸东流,那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霍英东陷入绝境之时,他突然想到了叶剑英元帅,或许只有他能理解自己的苦衷,能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可叶剑英位高权重,自己又该如何联系上他呢?霍英东绞尽脑汁,最后通过自己的秘书,辗转联系到了叶剑英的子女。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困境告知了叶剑英的子女,希望他们能够把情况转达给叶剑英。
那几天里,霍英东度日如年,每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他不知道叶剑英是否会关注这件事,也不知道他是否有办法解决。
1982年7月,一个闷热的午后,叶剑英正在军委办公室办公,他的子女走进来,把霍英东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叶剑英听完,顿时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表示打仗靠的是导弹,并不是土炮,吓跑客人损失的比防空重要百倍!
叶剑英深知,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绝不能因为这些陈旧的观念和不合理的规定而受阻。
白天鹅宾馆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项目,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怎能因为一个高射炮阵地就陷入困境?
叶剑英的指示很快传到了广州,而军区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第二天就派人拆除了炮台。
压在霍英东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宾馆顺利开业,终于指日可待。
1983年2月6日,白天鹅宾馆终于正式对外开放,霍英东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那就是四门大开,让人免费参观。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有人提出质疑,让人随便进,不怕泄密吗?五星级酒店怎么能变成菜市场呢?
但霍英东有自己的考量,他坚信改革开放,就得让老百姓开眼界,所以尽管来参观。
开业当天,广州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白天鹅宾馆,首日就涌进了三万多人,现场人山人海,简直是热闹非凡。
霍英东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坚持是对的,改革开放就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变化。
白天鹅宾馆的成功开业,只是一个开始,它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1984年,邓公南巡时,来到了白天鹅宾馆,他登上二十八楼俯瞰珠江,连声称赞比美国的还要好,这瞬间让白天鹅宾馆名声大噪,传遍了大江南北。
此后这里陆续接待了英国女王、美国前总统布什等三十多位外国政要,成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白天鹅宾馆顶楼短暂架起的高射炮,已然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观念交锋与体制摩擦的独特历史切片。
霍英东先生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他不顾个人得失,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叶剑英元帅的果敢决策,更是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让中国在前进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白天鹅的展翅,向全球资本和人才发出了一个明确而温暖的信息:古老而崭新的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真诚地欢迎共建未来。
珠江潮涌,涛声依旧,那曾短暂指向蓝天的冰冷炮管,早已化作历史的尘烟。
唯有那羽翼舒展的白天鹅,依旧优雅地伫立在沙面岛畔,倒映着两岸璀璨的灯火,凝视着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阔江面。
它是一段凝固的峥嵘岁月,更是一曲永恒的开放颂歌,无声地提醒着后来者: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勇气与智慧,永远值得被铭记与传承。
看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参考资料:
【1】凤凰网.《叶剑英拍板,白天鹅宾馆免建高射炮台》.2007-11-09
【2】共产党员.《叶剑英支持宾馆免建炮台》.2008
【3】21世纪经济报道.《霍英东继续怀抱“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