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得又快又狠。
8月6日,他突然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加上原有的25%,印度输美商品一夜背上50%的重税。
钢铁、药品、纺织品,这些占印度出口支柱的产业瞬间陷入冰窖。
原定8月底赴印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团临时取消行程,谈判桌直接破裂。
莫迪的反应快得像闪电。就在关税令发布后不到24小时,印度官方宣布:莫迪将于8月31日访问中国天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这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也是2020年边境冲突后两国领导人首次面对面。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英国媒体直接调侃:“特朗普给中国送了一份大礼”。
印度这次真被逼到了墙角。
美国市场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8%,电子产业40%产能依赖美国下单。
但矛盾的是,这些工厂80%的零件来自中国,90%的稀土也由中国供应。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没落下,印度经济已剧烈震荡:孟买股市暴跌,卢比汇率跌至历史冰点,87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命悬一线。
特朗普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允许美国转基因农产品涌入。
但印度数亿农民和奶农视此为生命线,奶牛在印度教文化中是圣物,本土农业更是莫迪的政治基本盘。
“哪怕付出沉重代价,我们绝不妥协! ”莫迪在北方邦集会上表达,通过电视传遍全国。
8月16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外长王毅将于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
这是三年来中国高层首次访印,行程直指敏感议题,与印度国安顾问举行第24轮边界问题会谈,会见外长苏杰生,并可能面见莫迪。
王毅此行恰好卡在美印谈判破裂与莫迪访华之间,时机相当的精准。
边界问题成了破冰的关键切口。
2024年12月,王毅与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已达成“边境安宁”共识。
这次会谈焦点更具体:双方可能商定减少边境驻军规模、重开跨境朝圣路线,甚至重启边境贸易点。
印度智库近期频繁吹风:“需重新评估对华政策,中印在‘全球南方国家’体系中利益高度重叠”。
经济合作才是莫迪真正的救命稻草。
2024年中印贸易额逆势冲上1385亿美元,中国稳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位置。
印度现在急需两样东西:中国的稀土(新能源转型命脉)和基建投资(缓解3500万失业人口压力)。
作为交换,莫迪可能允许中企参与印度基建项目,并在天津峰会上联手推动“上合能源联盟”,用本币结算绕开美元。
特朗普在媒体采访中放话“可能对中国加征新关税”,却迟迟不敢签署政令。
犹豫背后是教训深刻:今年4月的中美关税战中,美国供应链几乎崩溃,最终被迫对华让步。
更让他窝火的是,印度趁机加速推进金砖国家“去美元化支付体系”,还联合巴西、俄罗斯商讨反制美国关税。
莫迪的平衡术玩得惊心动魄。 他一边向中国靠近,一边预留后路:访华前先飞日本谈合作,坚持不退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框架。
印度国防部甚至暂停了对美战机采购,却保留着与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合作。
这种“经济靠华、安全靠美”的策略,被印媒称为“走钢丝式生存”。
8月27日是个残酷的倒计时。 这一天,美国50%关税将正式生效。
印度珠宝商已经叫苦,成本暴涨50%以上,但美国消费者不愿买单。
汽车零部件行业更惨:66亿美元的年出口额中,一半是商用车零件,如今订单蒸发近三成。
王毅的飞机降落在新德里时,特朗普的特使正在莫斯科密谈。
美方要求普京尽快与乌克兰停火,试图切断俄印能源合作的链条。
但普京的回应只有外交辞令,俄军前线攻势反而更猛了。
此刻的印度外交部, 官员们反复核对着两份日程表:一份是王毅的会谈议题,另一份是莫迪9月赴美参加联合国大会的预案。
所有人都清楚:若此行拿不到实质成果,特朗普对印度的下一轮打击,将再无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