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闹钟还没叫,微信的铃声先给我来了个“军号齐鸣”。几条语音弹出来,城里的几个老兵战友轮番点名:“嫂子,今儿还得仰仗你!”睡眼惺忪地爬起来,随手扔了句“你们这帮老炮,每年比春运还积极。”其实嘴上嘟囔,心里还挺得意,毕竟谁家还有一群七十多岁的“糙汉子”年年自带流量给你刷存在感?
其实,第一次开车送他们聚会,纯属阴差阳错。那年老公腿不好,聚会地选在农村小镇,地图上看是一条直线,真走起来全是曲线救国。接一个、捡一个,路过的村口、田埂,导航都得被我绕晕。开着开着,后座一阵哄笑,老李又在讲当年部队里谁偷吃压缩饼干,谁夜里放哨睡着了。你要说累,肯定累,可那股热闹劲儿,能让人瞬间忘了油价和车胎。
年年建军节,他们聚得比高考还准时。别说什么AA制,聚会费谁有退休金谁分摊,算盘敲得比股票交易所还清晰。轮到我递钱?根本不给机会。老张一把按回去:“嫂子,每年你跑断腿,咋还能让你再出钱?”争得比抢红包还激烈。大概这才叫“战术博弈”,人老心不老,谁都想让情谊多留点余地。
你以为这些老兵只是怀旧?其实每次聚会都像一场“友情补给赛”。农村的老兄弟,平时和土地打交道,一年就盼着这顿饭。城市的,日子过得清爽,退休金、医保、孙子绕膝,饭桌上全变回当年泥巴里打滚的兄弟。城里带来的蛋糕,乡下拎来的咸菜,搅一桌,谁还在乎身份和标签?SEO关键词用上——“退伍老兵聚会”,“农村城里战友情谊”,这点热度,妥妥的。
有一年,老黄没来。桌上空了个位子,没人动他的筷子,没人多问。喝到一半,几个老头子突然安静下来,彼此对视一眼,又一口闷下去。没说什么,心里都明白,这趟聚会,能来一个是一个。你要是觉得他们矫情,那是你没见过他们年轻时泥潭里摔打出来的默契。
这些年聚会的人越来越少,五年前还能围两桌,现在能坐一桌都算凑齐。数据不会骗人,平均年龄70+,能自己开车的没几个。我摇身一变,成了“移动专车司机”。你说这事儿累?累,但哪有比看他们互相拌嘴更让人解压的事儿?有时候真觉得,这群老头子比NBA老将还会搞气氛。
聚会这事儿,表面看是照顾农村的战友,实际是给彼此找个理由聚一聚。饭桌上没人聊房子票子,聊得最多还是谁年轻时在连队里闹了什么笑话,谁的孙子今年考了个啥。你说“人情味”这种东西,放到网络上那叫“流量密码”,可在他们身上就是活生生的生活。最近体育圈也有类似的热搜,某位退役球星回忆更衣室里的爆笑段子,粉丝留言区一片“爷青回”。人到了一定年纪,不都在找机会和过去握手言和?
再说,每次聚会前,老公都要提前三天准备衣服,连T恤都要熨平。车上那几位,嘴上叫苦,心里美着。碰到过年下雪,路滑得像洗发水广告,也没人说取消。有人拄着拐杖照样来,下车第一件事就是互相调侃谁头发又少了,谁肚子又大了。你看,岁月能磨平肩膀,磨不掉嘴皮子。
有时候我也会琢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真就那么大吗?饭桌上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只要还有人愿意跑一百六十公里,就还有人愿意捧场,哪怕只是喝口老白干,聊聊天。网络上那些“情怀营销”一抓一大把,可这帮老头子的坚持,比任何营销都走心。说不准几年之后,聚会会越来越安静,可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团圆的方式?
要说社会变了吧,变得快得让人头晕。年轻人讲究效率、讲究圈层,什么“人设”“内卷”,都快成新型社交货币了。可在这群老兵眼里,聚会就是聚会,兄弟就是兄弟,没那么多标签和套路。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倔强?
最后要说,世上没那么多圣诞老人,但有些人,就是能让你相信,不计成本跑一百六十公里,也值得。生活有时候真像这场聚会,看上去没啥波澜,其实每个细节都能让人回味半天。你要是有幸遇到这样的“战友”,千万别轻易错过。哪怕只是捎上一程,买几瓶饮料,也是种快乐。
下次建军节,我还在路上。你要是路过,招个手,说不定还能蹭一段免费的“战友情专线”。谁还没点热血青春,藏在心底等着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