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亏损428亿,里约奥运亏掉141亿,北京奥运的数据令人意外
每逢奥运季,看着各国代表队士气高昂、观众席呐喊如潮,普通人难免心生向往——这不只是体育盛事,更仿佛是全球经济的“超级引擎”。但当华丽的烟花落下、金牌归还争夺终止,主办城市面对的账本却常常让人心头一紧:东京428亿亏损,里约141亿血本无归,而北京奥运却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先来说说东京奥运会。日本向来以精细高效闻名,组委会2013年就公布了“节俭办奥”的预算,约73亿美元。全世界都点头称赞:这才是日式理性。但财务报告中却神秘地漏掉了安保、交通、场馆拆除等“刚需”,预算表面风光,实则暗藏玄机。进度条一路飙升:疫情一来,延期的额外开支瞬间怼上185亿人民币,催化了预算终极体——200亿美元,相当于初始预算四倍,这要是拿去买东京的寿司,怕是能把太平洋都铺满。于是日本本土支持率跌至冰点,民众纷纷抗议,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参与的是一场“绿色环保的全民亏损”。
场馆空荡,大批观众不能入场,旅游红利化为泡影。从酒店到拉面店,一夜变成“奥运相关受害者”。国际报道寥寥无几,门票收入鸡毛蒜皮,本以为能靠“奥运经济”扳回一城,结果只留下沉甸甸的428亿数字账本——被誉为“史上最失败的奥运会”之一,一时之间“办奥败家”成为新一代日本段子素材。
里约奥运的故事更像是一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巴西政府信誓旦旦:奥运会将是国家改革、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预算46亿美元?完全没问题。然而工程一开工,场馆和基础设施超支堪比“足球转会”,最终花费131亿美元。不仅如此,里约政府还砸了3亿美元搞了一堵“奥运墙”,想遮住贫民窟给世界看个“巴西好面子”,结果成了全球笑谈。治安问题、工程偷工减料,观众望而却步。60%的巴西民众反感奥运,不仅没有旅游盛宴,反而迎来一场债务危机。奥组委收获“成功举办”报告一份,但政府账本上多了一个巨大的亏空,只能默默把金牌收入博物馆做纪念。
回头看看北京奥运,才知道“血亏”并非不可避免。北京投入高达420亿美元,一度让旁观者为中国政府捏把汗。但事实出人意料,数十亿美元的国际转播分成、门票和特许销售,“赞助商爸爸”们更是贡献不菲。与东京和里约冷冷清清不同,北京奥运吸引了全球游客,“鸟巢”“水立方”成为地标性打卡点,旅游业顺势爆发。奥运不仅带动体育盛事,直接的经济收益和间接的品牌效应成正比,赞助、招商、文旅全面开花,让账本最终实现盈利。事实证明,充分准备、合理规划,“体坛派对”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盛宴”,只要你懂得怎么用好竞技运动的“附加值”。
当然,三国故事给现任奥委会出了大难题:没人敢接下下届奥运“烫手山芋”,国际奥委会甚至对北京再办奥运抱有幻想。所以,大众开始设问:我们还应该“再办一次奥运”吗?是“自信的中国表达”,还是“高风险投资”?从东京到里约再到北京,这其实不是“体坛游戏”,是全球城市治理的终极命题。
表面上,奥运是体育的狂欢,背后却藏着一场财政博弈。东京和里约的教训告诉我们,盲目乐观、预算模糊、外部冲击可能导致无底洞。但北京的经验则提醒我们,只有把奥运会当作整体城市战略,盈利才不是神话。是金蛋,还是负担,全靠城市的自我认知与强大执行力,毕竟体育赛事归体育赛事,算账才是硬道理。
归根结底,奥运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大富翁游戏。下届赛事,谁敢接盘?请先准备好一份能打败反复无常和预算膨胀的“城市备忘录”吧。
信息来源:公开报道及各届奥组委财务报告。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