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始终倡导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增强美国在关键产业的战略投资能力。
而美日两国上周达成的贸易协议,似乎为这一构想提供了意想不到的载体——根据协议,日本将在未来数年内向美国能源、半导体制造、造船等战略性产业投入总计5500亿美元,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将掌握这笔资金的最终分配权,且美国方面将保留投资项目九成的收益。
多名政府官员透露,这一安排正被考虑打造为“由日本出资的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若付诸实践,这不仅将重塑美国政府的产业干预模式,更可能赋予美国总统前所未有的经济主导权。
一、从构想至载体财富基金通常指由政府设立并拥有,用于长期投资的公共基金,其资金多源于自然资源收入(如挪威石油基金)、外汇储备(如中国中投公司)或财政盈余,核心功能是实现国家财富的保值增值与战略布局。
特朗普对这类基金的青睐由来已久,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应像其他大国一样,拥有直接介入关键产业的投资工具”,以应对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崛起,及欧洲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
而此次美日贸易协议中的5500亿美元投资,被特朗普政府视为实现这一构想的“捷径”。与传统主权财富基金不同,这笔资金并非源自美国国内财政或资源收入,而是由日本方面承诺投入,但其运作主导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中:特朗普本人将拥有资金流向的最终决定权,投资领域被严格限定在能源(如页岩技术升级、氢能基础设施)、半导体制造(芯片产能扩建、先进封装技术)、造船业(军用船舶配套、高端民用邮轮制造)等美国认定的“战略产业”;收益分配上,美国政府及关联机构将保留九成利润,日本方面仅通过协议约定获得固定回报(具体比例未公开,但据知情官员透露“远低于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
这种“外国出资、美国主导”的模式,打破了主权财富基金的传统定义,却精准契合了特朗普的诉求——无需依赖美国国会拨款,即可获得大规模资金介入产业,且能绕过传统官僚体系的审批限制。正如一名政府官员所言:“这本质上是一个‘定制化’的主权基金,资金来自日本,但方向盘在美国手里。”
二、运作图景:政府如何“操盘”5500亿?
根据政府官员披露的构想,这笔5500亿美元资金的运作将呈现强烈的“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特征,具体模式可从两个案例管窥一二: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政府计划直接出资兴建先进芯片制造设施。例如,为英特尔、高通等企业建设3纳米以下制程的晶圆厂,建成后通过长期租赁的方式交由企业运营,美国政府作为“业主”收取租金,且在企业技术突破或产能达标时额外提取“收益分成”。这种模式既避免了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低效,又能通过资产所有权确保战略资源可控——若企业因市场波动缩减产能,政府可调配产能优先保障国防、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需求。
在资源领域,资金可能投向矿产资源开发。官员举例称,美国政府或动用部分资金收购锂、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开采权,随后委托力拓、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巨头运营,政府通过“资源特许费”和“利润分成”获取收益。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掌握资源主权”:即使由跨国企业运营,资源开采量、流向也需符合美国产业政策(如优先供应本土新能源电池厂商)。
从这些构想可见,该基金的运作逻辑并非单纯追求财务回报,而是以“产业安全”和“战略自主”为核心。资金流向将高度依赖特朗普政府的判断——哪些产业需要扶持、哪些企业值得倾斜、哪些技术必须突破,均由总统及核心团队主导决策,这与传统主权财富基金“分散投资、风险对冲”的逻辑形成鲜明对比。
三、权力重构与潜在挑战
若这一“日本出资的主权财富基金”落地,其对美国经济治理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其一,赋予总统前所未有的产业主导权。美国历史上,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多通过立法(如《芯片与科学法案》)、税收优惠或监管引导实现,极少直接主导大规模投资。而该基金将使总统能绕过国会拨款限制,直接决定数千亿美元的流向,相当于为行政部门装上了“产业投资的方向盘”。这种权力集中可能加速关键产业布局,但也引发“行政干预市场”的担忧——企业的生存发展可能更依赖政府偏好而非市场竞争力。
其二,重塑美国与全球投资机构的竞争格局。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如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新加坡淡马锡)及私募巨头(如黑石、凯雷)长期主导全球战略性资产投资,美国政府此前更多是“规则制定者”而非“直接参与者”。若该基金启动,美国政府将以“超级投资者”身份入场,与这些机构争夺优质项目,这可能推高战略资产价格,也可能因政府背书形成“不公平竞争”。
其三,暗藏美日双方的深层博弈。对日本而言,5500亿美元的投入更像是“贸易妥协的筹码”——通过支持美国产业,换取在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贸易让步(美日协议中已包含部分日本产品关税减免条款)。但将巨额资金交由美国政府主导,也存在“主权风险”:若美国政府调整产业政策,或未来总统更迭改变投资方向,日本的资金安全可能面临不确定性。
此外,该构想的可行性仍存疑。美国国内自由派经济学家已提出批评,认为“政府主导投资违背市场规律”,可能导致资源错配;国会中的部分议员也对“总统掌控5500亿资金”表达警惕,暗示可能通过立法限制其权力。而日本国内对“巨额资金投向美国”的争议同样存在,部分企业担忧“资金被用于扶持美国竞争对手”。
美日协议框架下的“主权基金构想”,本质上是特朗普政府“产业政策思维”与日本“贸易利益交换”的结合体。它打破了主权财富基金的传统边界,也挑战了美国长期奉行的“市场主导”经济理念。
无论最终能否落地,这一构想已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化:大国竞争从“规则主导”转向“资源与产业的直接争夺”,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正被重新定义。对美国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但对全球经济治理而言,它更像是一场需要谨慎观察的“权力重构实验”——其影响将远超美日双边关系,深刻塑造未来国际产业投资的规则与边界。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
#日本与美国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