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时刻来临之际,我们不仅要庆祝那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且更要缅怀那些为抗战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们。没有他们的牺牲和贡献,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是不可能实现的!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和巨大牺牲,终于迫使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迎来了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这14年是全中国不屈不挠的同胞用“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在炼狱中淬炼出中华民族的脊梁与魂魄,是用鲜血与信念铸就了民族丰碑。
姥爷是我心中的英雄
姥爷霍俊亭作为当年战斗在河南湖北两省的抗日队伍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的队员(后为新四军独立营营长和七团团长),在抗击日寇的斗争中同千千万万个爱国热血青年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始终冲锋在抗日战斗的第一线。他的抗战故事,为我们展示了这支英雄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不畏强敌、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历程。
在这个具有伟大抗战历史意义的日子来临之际,我常常想起他老人家给我讲过的抗战故事。每当他讲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时,他就情绪激动的声讨侵略者的兽行。当他讲起在残酷激烈的战斗中打击日伪军时,他却心态镇定、情绪波澜不惊,能看得出老人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所想到的就是要尽快取得胜利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战斗任务,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使同胞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被侵略者屠杀和奴役。
老人家原名霍俊亭别名霍学成、小名霍毛,原确山县驻马店镇东五里霍庄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游击队小队长和大队长;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五师独立营营长和七团团长;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某师副师长;1953年回国后任湖北宜昌军区副司令;1974年任湖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正厅级),1986年离休,2003年去世。
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很快东北就沦陷了,从此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就开始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进攻中国军队,屠杀百姓,自此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了。1937年9月22日国共两党达成共识进行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1938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南省委迁到确山竹沟,竹沟成了党领导河南人民抗战的指挥中心。
中共汝确边特区临时党委得知省委迁驻竹沟的消息后,即派霍俊亭和曹栓柱二人去竹沟向省委汇报工作。省委领导王国华、文敏生同志接见了他们。王国华听完汇报并指示:现在党的政策有调整,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枪口一致对外,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有粮出粮。你们回去后,要广泛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动民众起来抗战,发展抗日武装力量。
从竹沟回来,霍俊亭二人向特区临时党委传达了省委领导的指示,大家认真讨论了党的政策的变化,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大家按照上级部署,向人民宣传抗日保家的道理,以唤醒民众,组建抗日武装——汝确特区支队,到1938年冬,特区支队已成为活跃于边区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
为民除害,智取驻马店烟膏局
因当时的驻马店烟膏局是汝南和确山一带官匪勾结在一起贩毒的老巢,而且趁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敲诈人民,大发国难之财。大家一致认为,除掉这个害民的老窝,一可为民除害,二可为汝确特区支队筹集一些抗日经费。
当时的烟膏局坐落在铁路附近镇中心(今中山街),出入都较难,不便大队人员行动。大家对这次行动进行了认真讨论,决定智打烟膏局,出奇制胜。霍俊亭和其他5名党员同志组成一支精干的便衣分队打入镇内。下午5点左右,打扮得很有派头的魏天芳同志(分队成员)走在前面,其他几个跟在后面来到烟膏局。当时大家称魏天芳是汝南公署的大队长,要找烟膏局的郭老板商量要事。当时对方点头哈腰,非常热情。
太阳落山后,分队成员乘机站起来,拿出手枪对准了郭老板,要求他共同抗日、保家卫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郭老板乖乖的打开了钱柜,队员们随后又把烟膏局的几个打手集中关压了起来并锁上了大门。突然,在门外守卫的队员陈永固进来说:“刚才有一队身穿黑衣的警察过来了,情况异常,可能发现了我们。随后大家押着郭老板出了门。刚走到街上,有人想起了关在屋里的爪牙打手,怕这些人以后继续作恶又折回去,决定干掉他们以绝后患。结果枪声一响,招来了更大的麻烦,大门顷刻便被封锁了,大家只好翻墙突围。
在夜色的掩护下,队员们趁着敌人还处在慌乱之中,冲出了驻马店镇,回到牛庄牛富和家里。遗憾的是,大家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成了敌人追踪的线索。第二天,驻扎在驻马店的敌人出动,一直找到牛庄,抓走了牛富和。后来,陈永固、霍学勤两名队员也落入敌人的魔掌。
由于敌人的镇压,当时边区形势十分紧张,敌人到处抓人杀人,汝确特区临时党委决定特区支队暂时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姥爷霍俊亭被派往竹沟向河南省委汇报情况。
老人家从此含着眼泪告别了同志们和生死相伴的战友,告别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后来,他被分配到李先念同志任司令员的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加入新四军抗日队伍
1939年1月,李先念受命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及随行干部160余人,自河南竹沟南下,跨越豫鄂边界,在中原地区开创敌后抗日根据地。
当时队伍武器装备极为简陋,总共只有96条枪。在敌强我弱、装备悬殊的艰难处境下,队员们却怀着坚定的抗日决心,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据老人家讲,尽管队伍规模不大、武器匮乏,但他们心中燃烧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之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誓要在这片土地上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
抗日首战,消除民众的“恐日症”
独立游击大队的首战,发生在余家店。当时,日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疯狂的侵略行径,在各地烧杀抢掠,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灾难,“恐日症”在不少人心中蔓延。而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选择主动出击,在余家店与日军展开激战。
独立游击大队在应山余家店打响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湖北抗日战争第一枪。战斗中,队员们不畏强敌,勇猛冲锋,他们用手中简陋的武器,向敌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姥爷霍俊亭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与战友们紧密配合,顽强地抗击着日军的进攻。经过激烈拼杀,游击大队成功击退日军,取得了首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划破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恐惧阴霾,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彻底消除了大家的“恐日症”,让民众看到了抗日的希望,也让更多人坚定了投身抗日斗争的决心。
抗日武装队伍双雄会师
首战告捷后,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继续在豫鄂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不久后,他们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与许金彪的部队在中和乡会师。老人家清晰地记得,两支队伍的战士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紧握彼此的双手,眼中闪烁着喜悦与希望的光芒。会师后的队伍,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壮大,战斗力也显著提升。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整合,分享战斗经验和情报信息,共同制定抗日作战计划。许金彪的部队带来了新的战斗思路和战术方法,与豫鄂独立游击大队相互补充,形成了更强大的抗日合力。
从此,两支队伍携手并肩,在豫鄂大地的抗日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南征北战,抗日战争硕果累累
在老人家的抗战记忆里,战斗任务非常艰巨,既要对日伪作战,又要防范国民党军队的武装骚扰和摩擦,每天不是在战斗就是在战斗的路上。从1939年1月从竹沟随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南下到湖北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这些年间他所在的部队对日伪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每当他提起当年战斗中牺牲的战友都眼含热泪,神情中流露出对他们的不舍和深切的思念。
据老人家生前讲,他参加的重要抗日战役有:1941年的侏儒山战役,此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汉川、汉阳、沔阳(仙桃)地区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在大别山、大洪山地区主动对日作战,牵制日军,巩固抗日根据地;1944年,在黄陂县长轩岭伏击日军,重创日军一个大队,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1944年配合八路军南下部队开辟遂平抗日根据地并控制豫南、豫中10余县领土。
最让老人家记忆深刻的一次战斗是血战大悟山战斗!1942年12月16日至18日,日军第3师团、第40师团 及伪军11师共1万余人,分14路向大悟山根据地进犯并携带80余门火炮。新四军五师采取内外线配合的反扫荡战术,主力部队趁敌人合围之前分路突围转至外线作战。同时,留守部分部队在内线阻击牵制敌人,他所在的部队承担了这次牵制敌人的重要战斗任务。他们不畏牺牲、顽强灵活的作战,与日军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殊死拼杀,为后方和大部队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粉碎了日军铁壁合围的计划。
老人家于2003年安详地走了!虽然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但是老人的音容笑貌和对我们晚辈的谆谆教导,仿佛就在昨天。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他的这种精神也是千千万万个抗日爱国军人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抗战精神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斗争中领导铸就的巍巍精神丰碑!
驻马店市科技局退休干部、中国好人 李辉义